7月11日下午,在闵行区“初心驿”虹立方党群服务中心,闵行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携手区委社会工作部、区发展改革委,举办了两场市民圆桌会议,分别以“我为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‘十五五’规划献一计”及“‘畅想上海未来·听你说’上海‘十五五’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”为主题,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意见和建议,共同绘制城市发展新篇章。
现场,“初心驿”虹立方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隆重揭幕,标志着闵行区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、收集民智民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还同步向全社会发出“我为上海‘十五五规划’献一计”的征集令:市民可通过随申办“人民建议征集”专栏、闵行区人民政府官网相关板块、上观新闻“人民建议”栏目提供金点子。
市民“开麦”聚焦交通出行
“刚刚从虹桥火车站乘地铁过来,路上就差点迷路。”同济大学副教授李健的开场白,让在场的工作人员不由得捏了把汗。紧接着,李健话锋一转,将视角转向了切实可行的建议,“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,不光只有火车站和机场,也要将周边的商业体考虑在内,交通标识和交通指引应该有更大的覆盖面。”
坐拥虹桥国际枢纽的闵行,向来重视综合交通发展。首场圆桌会,就设置话题专门聚焦枢纽内部、枢纽和城市交通的换乘便捷性,向各行各业代表、企业院校、学生群体等5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征集“金点子”。“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,来优化路标指引,例如可以引入VR小程序,市民可以根据手机上的虚拟地图和虚拟车,寻找目的地,一目了然。”葛中峥建议道。市民谢直通过对虹桥枢纽的到达人群模拟画像,从“出差”“旅游”等多个方面分析不同人员诉求,建议要精准匹配多元诉求。
现场,非机动车也是讨论的焦点。“这些年,上海市在打造慢行系统上下了很大功夫,但是还是有个别地段存在‘断头路’。”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韩印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,建议要大力推进非机动车道的贯通。七宝中学王珞瑜则将目光投向非机动车停放,“挤占人行道空间、商城附近停车难等问题都突出,我建议可以采取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。”他建议,可以根据各类型车辆停放数量的变化规律设置潮汐停车位,并依据停放特点规划不同的停车区域(如商场工作人员车辆停放于靠近商场内部区域,通勤中转车辆停放于交通枢纽附近),以提升通行效率。
“智慧交通,除了机动车以外,还要考虑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数据也纳入系统中,有助于科学决策。”“轨道交通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站点换乘需求,开辟空间为机动车、非机动车提供停靠场所”……一个又一个“金点子”在会场交织碰撞,也让管理部门看到了人民的智慧。“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大家的意见建议,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,也将重点研究深化大家聚焦交通治理的各类问题。”市交通委工作人员当场作出回应。
不设主题,畅想未来
如果说,首场圆桌会主题明确,讨论热烈而富有建设性,那么第二场的自由发言,则从不同方面勾勒出了闵行人民心中的美好上海蓝图。
上海大沧海新闵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王艳在实践中发现,当前上海面临“风险化解”与“功能升级”双重使命,经济波动引发企业困境、个人债务危机等问题,传统治理模式难适应。她建议,结合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,建立虹桥国际中央企业庭外重组中心,整合专业律师、调解与重组、司法与行政资源,提供全周期服务,通过构建个人破产制度、调解制度等,打造国际化企业拯救与纠纷解决高地,为经济发展和困境企业拯救注入法治动能。
闵行区城管执法大队王如怡在走访中发现,现有的公共健身器材设施还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诉求,她建议要细致排查公共健身设施的布点,通过微更新等项目,挖掘楼宇、高架下等“边角空间”,丰富健身器材数量和种类;七宝中学的马宇博则从自身出发,指出中小学生课后“归处”难寻的困境,建议盘活公共资源,构建普惠共享的社区学习空间网络;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何梦达建议,可以充分利用交大碳中和研究院、碳金融、人工智能等多个交叉团队的资源,鼓励青年参与社区绿色实践,让“产学研”落到街道、园区和百姓生活里……
围绕经济发展、改革开放、长三角一体化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健康、生态环保、文体美育等规划重点和民生热点,与会专家、代表从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未来,闵行区将继续深化公众参与机制,广开言路,汇聚民智,共同推动上海迈向更加繁荣、宜居、可持续的未来。
富腾优配-配资平台股票配资-配资开户-炒股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